首页|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秦岭(陕西段)山地生态网络构建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秦岭(陕西段)山地生态网络构建

扫码查看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破坏了生境斑块的连通性,而在应对此环境变化中,从斑块层构建区域生态网络的研究不足.本研究以秦岭(陕西段)为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辨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阻力模型(MCR)提取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秦岭生态网络;基于重力模型对生态网络内部斑块的重要性进行分级,并分析了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景观构成.结果表明:秦岭(陕西段)生态网络由10个生态源地、45条潜在生态廊道和38个脚踏石构成,生态源地总面积29686.15 km2;网络闭合度(0.11)、线点率(1.18)、网络连接度(0.42)、成本比(0.99)综合表明,网络结构中潜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连通性较好,而源地间的连通程度低,构建网络的成本较高;重要生态廊道主要由林地、草地、耕地等景观类型构成,其中,林地面积最大,为571.00 km2,约占廊道总面积的89.2%,景观结构良好;在生态网络中应加强保护生态源地,优先建立并保护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network in Qinling Mountains of Shaanxi,China based on MSPA and MCR model

陈南南、康帅直、赵永华、周煜杰、闫瑾、卢雅茹

展开 >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西安710054

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展开 >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重要廊道 景观连通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

3167054931170664SXDJ2019-03300102270206310827172007

2021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1.32(5)
  • 2
  • 58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