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961-2019年辽宁省高温天气变化特征

1961-2019年辽宁省高温天气变化特征

扫码查看
深入理解高温热浪天气的变化特征、辨识其影响因素,对于科学防控高温天气的危害、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61-2019年6-8月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的日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数据,分析日最高气温(Tx)、日最高体感温度(AT)和高温热浪(连续3 d≥35℃)的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气象因子对AT的影响.结果 表明:1961-2019年,辽宁省各站点6、7和8月Tx的平均值分别为26.19、28.29和28.14℃,气候倾向率平均值分别为0.17、0.20、0.17℃·(10 a)-1,AT的平均值分别为27.35、31.13、31.08℃,气候倾向率平均值分别为0.38、0.35、0.28℃·(10 a)-1.6-8月,研究区各站点Tx、AT与其气候倾向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夏季Tx、AT低值区的增温幅度大于高值区,应重视研究区夏季Tx、AT低值区的高温防御.6-8月,各站点日最高气温≥35℃日数平均值为0.85 d·a-1,6、7月明显大于8月,高值区主要位于辽宁西部,低值区主要位于辽宁南部和滨海地区,平均增加速率为0.20 d·(10 a)-1.各站点多年平均高温热浪次数为0.071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南部和滨海地区未出现高温热浪事件.关联度分析表明,6月最高体感温度与相对湿度关系最密切,而7月和8月最高体感温度与最高气温关系最密切.因此,在高温天气预报预警中应充分考虑相对湿度的影响.
Variations of high temperature from 1961 to 2019 in Liaoning Province,China

李卓群、刘星才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都610225

最高气温 体感温度 高温热浪 关联度分析 辽宁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

4187716420204000966

2021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1.32(11)
  • 5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