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扫码查看
连作障碍严重限制了当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探索当归(Angelica sinensis)高效栽培技术,本研究在当归主产区甘肃省渭源县设置5种种植模式(A:豌豆-当归-当归,对照;B:豌豆-小麦-当归;C:豌豆-蒙古黄芪-当归;D:豌豆-马铃薯-当归;E:豌豆-休耕-当归),于采挖期分别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理化特性和细菌基因组DNA相对丰度,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 表明:1)5种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理化特性差异较大.与对照相比,C模式根际土壤的电导率显著增加,B、D和E模式的电导率略有下降,B、C、D和E模式的土壤CO2呼吸速率显著提高.2)5种种植模式的当归根际土壤细菌隶属于26门368属,其中,芽单胞菌门的芽单胞菌属、变形菌门的鞘脂单胞菌属和酸杆菌门的Subgroup_6属为优势菌属.与对照相比,B、C模式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D模式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E模式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3)5种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的pH值、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变形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4)5种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中6种代谢通路细菌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C模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理化特性和细菌群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是克服当归连作障碍的主要种植模式.
Effect of cropping patterns on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metabolic function in rhizo-sphere soil of Angelica sinensis

姜小凤、郭凤霞、陈垣、郭建国、刘晓峰

展开 >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药用植物栽培育种工程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药用植物栽培育种工程研究中心,兰州73007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730070

种植模式 当归 根际土壤 理化特性 细菌群落 代谢通路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专项当归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01GAAS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材标准化建设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315601753136031731460547GARS-ZYC-1ZYBZH-Y-GS-11201810733232201508022016080220170924

2021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1.32(12)
  • 6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