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东北黑土区种植模式分析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东北黑土区种植模式分析

扫码查看
不同种植模式具有不同的经济学和生态学意义,因地制宜确立合理的种植模式是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措施.目前,对东北黑土区的种植模式类型及其空间格局尚缺乏系统的认识.本研究基于东北黑土区2017-2019年作物分类数据,应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构建种植模式图谱,以揭示黑土区种植模式类型及其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分布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 自相关方法分析了种植模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东北黑土区种植模式主要有玉米连作、水稻连作、大豆连作和米(玉米)豆(大豆)轮作,面积占比分别为38.3%、18.5%、10.3%、26.0%.其中,米豆轮作又包括米豆两年轮作、米米豆三年轮作、豆豆米三年轮作,分别占轮作面积的44.1%、34.5%、21.4%;2)各类种植模式的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显著.其中,玉米连作在温度和湿度上的梯度分异特征均非常明显,水稻连作仅在湿度上的梯度分异特征非常明显,大豆连作和米豆轮作在温度和湿度上的梯度分异特征均不明显;3)各类种植模式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种植模式间存在"大豆连作→豆豆米三年轮作→米豆两年轮作→米米豆三年轮作→玉米连作"的空间过渡特征.东北黑土区种植模式以连作为主,其分布规律可为今后轮作空间优化提供依据.
Analysis of cropping pattern in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based on geo-information Tupu

杜国明、张瑞、于凤荣

展开 >

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哈尔滨150030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哈尔滨150038

东北黑土区 种植模式 地学信息图谱 种植模式图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1BJY209

2022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2.33(3)
  • 5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