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水肥耦合下双季稻氮磷吸收、利用与流失差异

不同水肥耦合下双季稻氮磷吸收、利用与流失差异

扫码查看
为优化双季稻水肥管理措施,在福建省东部双季稻区设置田间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 T0(对照,未施肥+常规灌溉)、T1[习惯施肥(273 kg N·hm-2,59 kg P·hm-2,112 kg K·hm-2)+常规灌溉]、T2[优化施肥(240 kgN·hm-2,52 kg P·hm-2,198 kg K·hm-2)+常规灌溉]和T3(优化施肥+节水灌溉)4种水肥耦合处理下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田面水氮、磷流失变化.结果表明:与T0相比,T1、T2和T3处理早稻稻谷产量显著提高了 0.7、1.0和1.1倍,晚稻稻谷产量显著提高了 0.9、1.1和1.0倍;T1、T2和T3处理早、晚稻植株地上部分,尤其稻谷氮、磷吸收量增加显著,早稻稻谷氮吸收量分别增加1.1、1.2和1.2倍,磷吸收量增加0.9、1.4和1.6倍,晚稻稻谷氮吸收量增加0.8、1.0和1.0倍,磷吸收量增加0.7、0.9和0.9倍.T3比T1处理早稻氮、磷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71.1%和69.2%,晚稻分别显著增加26.4%和25.0%,但田面水可溶性总氮流失量减少了 16.0%,并以硝态氮流失为主;T2与T3处理早晚稻氮、磷肥农学利用率差异均不显著.本试验中的优化水肥管理措施(T3)既能促进水稻氮、磷吸收利用,提高双季稻产量,又能降低早稻田面水氮素尤其是硝态氮的流失.本研究可为福建省东部双季稻区水肥利用管理和氮、磷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Differences in uptake,utilization and los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a Chinese double rice cropping system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s

王利民、黄东风、张秉涯、潘住财

展开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州350012

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13

尤溪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福建三明365199

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福建南安362300

展开 >

水肥管理 双季稻 肥料利用 地表径流 氮磷流失

福建省公益项目福建省英才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2020R1025007YC20190062020J011358

2022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2.33(4)
  • 6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