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碳中和视角下秸秆处置方式对碳源汇的贡献

碳中和视角下秸秆处置方式对碳源汇的贡献

扫码查看
探明农作物秸秆在不同处置方式下的碳源汇时空变化特征,对优化我国秸秆资源利用政策、实现碳减排最大化、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国家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我国31个省农作物秸秆不同处置下的碳排放、碳减排、碳增汇及其价值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9年间,我国秸秆焚烧年均碳排放量为874万t CO2e,2014年以来碳排放年均减少率为17.3%;能源化利用年均碳减排量为3982万t CO2e,其中,秸秆生产固体成型燃料碳减排贡献最大,约占能源化碳减排总量的98%;秸秆还田碳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碳汇量为2.71亿t CO2e;我国秸秆处置存在碳生态盈余,净碳减排量年均增长率为9.8%,净碳减排强度及其价值量均呈增长趋势,2019年分别高达2.62 t·hm-2和76.19元·hm-2.我国秸秆年均碳排放、能源碳减排、秸秆还田碳汇以及净碳减排大致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规律,且地区差异及空间聚集性是三者的最主要外部特征.
Contribution of straw disposal to carbon source and sink under the framework of carbon neutrality

马铭婧、郗凤明、尹岩、邴龙飞、王娇月、张文凤、牛乐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秸秆处置 碳中和 能源化 秸秆还田 碳减排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指导计划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

2021-MS-02520170520302SYSK2020-35-0141977290Y2020502020201

2022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2.33(5)
  • 15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