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冻融作用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

冻融作用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

扫码查看
利用室内模拟冻融试验,以5℃未冻融为对照,研究冻融强度(-5~5℃、-10~5℃)和冻融频次(1、5、10、15次)对我国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到土壤节肢动物4198只,隶属于4纲9目24科33属;强冻融(-10~5℃)显著降低了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而轻冻融(-5~5℃)尤其是短期(1次冻融循环)处理则使某些类群的个体数增加;在轻冻融处理中类群数、Margalef指数和Shannon指数随着冻融频次的增加显著降低,但在强冻融处理中并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越冬虫态是土壤节肢动物抵御低温胁迫的生存策略之一,同时蜱螨亚纲具有较好的耐寒性.土壤节肢动物对冻融作用的差异性响应、物种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土壤环境均是影响其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将为我国中高纬多年冻土区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Effects of freeze-thaw cycles on soil arthropod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 of the Great Hing'an Mountains,Northeast China

窦永静、王让虎、吴东辉

展开 >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102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太原030006

中高纬度地区 多年冻土区 冻融循环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

420070402016YFA06023032020L0503

2022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2.33(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