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刈割制度对呼伦贝尔草原群落特征及牧草质量的影响

刈割制度对呼伦贝尔草原群落特征及牧草质量的影响

Effects of mowing regime o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forage yield and quality in Hulun Buir,China

扫码查看
为确定呼伦贝尔草原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利用的最佳刈割制度,于2019-2021年在呼伦贝尔草原开展刈割时间(7月31日、8月10日、8月20日、8月30日、9月9日)、留茬高度(3、9、15 cm)及两者交互作用对草原群落特征、牧草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较晚时间刈割和低留茬刈割会降低翌年群落高度和盖度;低留茬刈割降低翌年地上部分生物量,但刈割时间对其影响不显著.禾草、莎草相对生物量随刈割时间的延迟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杂类草则与之相反,而豆科植物无明显变化.低留茬刈割在当年能够获得高的干草产量,但翌年的干草产量显著下降;8月30日,留茬3 cm刈割时干草产量达到最高值(469 g·m-2),高于最低值361.5%.牧草品质中粗蛋白含量在8月30日刈割时亦达到峰值,高于最低值约6.5%,且在高留茬刈割下含量更高;酸、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刈割时间延迟逐渐升高,9月9日刈割高于7月31日8.0%、5.9%,并且随留茬高度增加而降低.呼伦贝尔草原刈割制度设置为留茬高度9 cm左右、8月20-30日刈割为最佳,但需更长期的刈割试验观测才能得到更可靠、更客观的结论.

张效境、马望、王正文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沈阳110016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呼伦贝尔草原 刈割时间 留茬高度 群落特征 牧草质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870422

2022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2.33(6)
  • 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