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营方式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光谱学特征的影响

经营方式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光谱学特征的影响

Effects of management on the content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扫码查看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与人工造林经营方式中采伐剩余物管理等人工措施的差异,可能改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含量和结构,影响森林碳循环.本研究利用天然次生林(对照)采伐迹地上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简称人促更新林)和人工造林两种营林方式,研究经营方式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转换为人促更新林和人工林后,0~10 cm 土层土壤DOC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1%和50%;0~10cm和10~20 cm 土层土壤DOC/SOC(土壤有机碳)值也显著降低,分别达到27%和43%.在0~10 cm 土层中,人促更新林土壤DOC芳香化指数和腐殖化指数显著高于人工林,人促更新林土壤DOC在3700~3000、1 650~1620、1160~1000、690~530 cm-1范围内的红外吸收比例较人工林高,表明人促更新林土壤DOC的羧酸类物质、芳香化物质丰富;人促更新林和人工林土壤DOC的荧光指数均为1.4~1.9,且人促更新林自生源指数显著高于人工林,说明人工林土壤DOC类蛋白组分贡献大,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人促更新林与人工林土壤DOC含量和结构的差异可能是人促更新林的土壤碳库比人工林更高的原因之一.

余恒、胥超、张文强、周嘉聪、陈仕东、熊德成、刘小飞、杨智杰

展开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

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福建三明365000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可溶性有机碳 芳香化指数 腐殖化指数 红外光谱

3193007131670623

2022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2.33(8)
  • 2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