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生态脆弱区联网协同观测及其在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生态脆弱区联网协同观测及其在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

扫码查看
生态脆弱区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60%以上,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加剧,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准确量化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于应对全球变化风险挑战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很难体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变化在资源环境要素与承载力之间的传导作用.因此,构建网络化的野外观测体系以及获取资源环境要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生态系统承载力变化的综合数据集,是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和评估方法的必要途径.本文介绍了通量以及无人机协同监测网络,包括思路、实践以及其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研究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同时,基于目前已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展望了联网协同观测在承载力评估方面的应用.
Collaborative monitoring network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in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宜树华、陈世苹、李英年、胡中民

展开 >

南通大学脆弱生态环境研究所/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海口 570228

展开 >

通量观测 无人机航拍 联网观测 承载力 草地

2017YFA0604801

2022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2.33(8)
  •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