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藏高原典型人工林幼树生物量模型构建

青藏高原典型人工林幼树生物量模型构建

扫码查看
森林生物量计算是全球碳储量估算的基础,现已纳入全球国家森林清单项目.普遍的森林碳汇计量采用的材积源生物量法针对胸径5 cm以上的树木,幼树(胸径<6 cm,树高>0.3 m)的碳汇量并未被完整计入其中,导致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被低估.基于青藏高原137株5种典型人工林幼树的实测生物量数据,以地径代替胸径作为预测变量,采用加权广义最小二乘法建立独立生物量模型,选择比例总量直接控制及代数和控制2种结构形式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并通过加权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进行方程组估算,建立了整株及各组分的相容性生物量方程.结果表明:二元相容性模型优于一元以及独立模型,对整株生物量来说,R2达到0.90~0.99,两种相容性模型对于不同树种来说各有优势但精度差距可以忽略,从林业生产实践角度考虑,比例总量直接控制生物量模型更有实践意义,从遥感技术的变量提取角度考虑,本研究构建了更适于遥感估算的幼树生物量模型,其整体上拟合精度高,可以准确地进行类似气候环境中的幼树整株和各组分生物量的估算.
Developing biomass estimation models of young trees in typical plant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China

郑雪婷、仪律北、李强峰、包安明、王正宇、许文强

展开 >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西宁81000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

青海省林业碳汇服务中心,西宁8100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

展开 >

幼树 生物量 地径 相容性模型 独立模型

2020-SF-145XDA20030101

2022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2.33(11)
  • 2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