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兴安岭典型森林土壤中外源丙氨酸的潜在周转差异

小兴安岭典型森林土壤中外源丙氨酸的潜在周转差异

扫码查看
以小兴安岭白桦林、蒙古栎林、白桦+红松+五角槭混交林、红松林和长白落叶松林5种典型森林为对象,研究林型(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和土层(0~10、10~20和20~30 cm)对土壤中外源丙氨酸周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丙氨酸在不同林型土壤中的周转存在时间差异和剖面异质性,总体表现为阔叶林周转较快,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慢,外源丙氨酸在3种林型的半衰期依次为2.6~4.2、3.6~5.5和4.3~7.0 ho随着土层的加深,各林型外源丙氨酸的潜在周转速度均变慢,半衰期变长,土壤对丙氨酸的吸附性变弱.加入外源丙氨酸后,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铵态氮分别增加了 83.8%~95.3%、80.9%~94.6%和 73.7%~93.2%,硝态氮分别增加了 82.9%~94.7%、82.3%~93.8%和 78.1%~92.5%.不同林型土壤净氨化作用速率和净硝化作用速率均呈先激增后缓慢降低的趋势,且均为正值.土层和林型及二者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外源丙氨酸的周转、半衰期、氨化作用、硝化作用.
Potential turnover differences of exogenous alanine in soils of typical forests in the Xiaoxing'an Mountains,China

郝静、郭亚芬、高雷

展开 >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

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外源丙氨酸 周转 半衰期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370617

2022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2.33(12)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