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火干扰下白桦树干不同高度的树皮性状及其环境解释

火干扰下白桦树干不同高度的树皮性状及其环境解释

扫码查看
白桦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中火干扰后的先锋树种,树皮作为其维管形成层的外部结构,具有重要的保护和运输作用.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天然次生林中的白桦为对象,分析火干扰下白桦树干不同高度(0.3、0.8和1.3 m)处内、外树皮的功能性状,量化林分、地形和土壤3类环境因素的解释度并明确驱动其变化的关键因子,揭示易火环境下白桦的生存策略.结果表明:火干扰后白桦的相对内皮厚度表现为0.3 m处(4.7%)>0.8 m处(3.8%)>1.3 m处(3.3%),与对照(30~35年未发生火干扰)相比分别增加28.6%、14.4%、3.1%;相对外皮厚度及总树皮厚度随树干高度呈现相似的规律.火干扰对白桦其他树皮功能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火干扰后白桦3个高度内皮密度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 3.8%~5.6%,含水率则显著升高了11.0%~12.2%,而火干扰对内(外)皮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火干扰后白桦0.3 m处内皮氮含量(5.24 g·kg-1)显著高于另2个高度(4.56~4.76 g·kg-1).环境因子分别解释了内、外皮功能性状变化的49.6%和28.1%,其中土壤因子的单独解释最高,分别为18.9%、9.9%.胸径是影响内外皮生长的最关键因子.综上,火干扰通过改变环境影响白桦的生存策略,增加其对树皮基部的资源分配,提高白桦在火干扰环境下的防御能力.
Bark characteristics of Betula platyphylla at different height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under fire disturbance

fire disturbanceBetula platyphyllabarkfunctional traitenvironment

孙兴悦、张雨鉴、秦倩倩、白岩松、刘艳红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火干扰 白桦 树皮 功能性状 环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7YFC0504004

2023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3.34(2)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