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980s-2010s东北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

1980s-2010s东北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

扫码查看
近年来,东北地区农田土壤"变薄、变瘦、变硬"等退化问题日趋严峻,严重影响了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1980年代(1980s)《中国土种志》和2010年代(2010s)《中国土系志》土壤样点的土壤剖面属性数据,通过大样本统计分析,揭示了 30年来东北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80s-2010s,东北地区各土壤养分指标变化程度不同,土壤pH总体下降0.03,土壤有机质(SOM)含量下降最突出,下降了 8.99 g·kg-1,降幅为23.6%,土壤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17.1%、46.8%和4.9%.2)各省市土壤养分指标变化表现出较大差异,辽宁土壤酸化最明显,pH降低了 0.32,SOM含量下降最明显,降低31.0%,土壤TN、TP、TK含量上升最显著,增幅分别为73.8%、248.1%和44.0%.3)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变化差异较大,棕壤和栗钙土 pH下降最多,几乎所有类型土壤的SOM含量均为下降趋势,其中棕壤、暗棕壤和黑钙土分别下降了 35.4%、33.8%和26.0%,而TN、TP、TK含量上升最多的为棕壤,增幅分别为89.1%、232.8%和48.5%.综上,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土壤酸化是1980s—2010s东北土壤退化的核心问题,探索合理的耕作方式,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是保证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oil nutrients of cropland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the 1980s to the 2010s

王世豪、徐新良、黄麟、赵广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北京100101

展开 >

东北地区 农田土壤养分 时空变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创新研究专项基金

2021YFD15001012022C61540

2023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3.34(4)
  • 1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