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江中下游不同林分类型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北江中下游不同林分类型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扫码查看
选取北江中下游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3种类型林分为对象,研究0~80 cm 土层土壤的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林分类型的土壤C、N、P含量分别为12.17~14.25、1.14~1.31、0.27~0.30 g·kg-1,C、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各土层土壤C、N含量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P含量在3种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在垂直剖面上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3种林分类型土壤C/N、C/P、N/P分别为11.2~11.3、49.0~60.3、4.5~5.7,土壤C/N在3种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C/P、N/P均以针阔混交林最高,且显著高于阔叶林和针叶林.土壤深度和林分类型对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无显著的交互作用,但C与N、N与C/P在各林分类型和土层中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P和N/P对林分类型的生态指示作用更明显,针阔混交林受P限制较强.
Soil C,N and P stoichiometry in different forest stand typ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Beijiang River,China

许窕孜、叶彩红、张耕、张中瑞、朱航勇、何茜、丁晓纲

展开 >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州510642

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510520

林分类型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垂直分布

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林地土壤调查"项目(2020-202)广东省林业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省统筹经费项目(202)

2019-07

2023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3.34(4)
  • 4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