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河流域适宜机采的短季棉密度和行距配置

黄河流域适宜机采的短季棉密度和行距配置

扫码查看
为确定黄河流域短季棉适宜机采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于2018-2019年在德州市科技园进行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种植密度(低密度8.25万株·hm-2和高密度11.25万株·hm-2)为主区,行距配置(76 cm等行距、宽窄行66 cm+10 cm和60 cm等行距)为裂区,探讨了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短季棉生长发育、冠层结构和籽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铃期高密度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高于低密度,底层透光率显著低于低密度.76 cm等行距的株高显著高于60 cm等行距,宽窄行(66 cm+10 cm)的株高显著低于60 cm等行距;行距对LAI的影响在不同年份、密度及生育时期间存在差异,总体宽窄行(66 cm+10 cm)的LAI较高,且峰值后曲线下降平缓,在收获期高于两个等行距;底层透光率变化与LAI呈相反的规律.密度和行距配置及两者互作对籽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均有显著影响,两年均为宽窄行(66 cm+10 cm)产量最高(2018和2019年为3832和3235 kg·hm-2),且高密度下宽窄行(66 cm+10 cm)产量更稳定.密度和行距配置对棉花纤维品质影响较小.综上,短季棉的最佳密度和行距配置模式为:11.25万株·hm-2,宽窄行(66 cm+10 cm).
Density and row spacing of short-season cotton suitable for machine picking in the cotton region of Yellow River Basin

李凤瑞、赵文超、张东楼、董灵艳、王汝明、齐洪鑫、张超、张贵军、杨秀凤、史加亮

展开 >

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德州253015

德棉15号 密度 行距配置 冠层结构 籽棉产量 纤维品质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项目

2020LZGC002SDAIT-03-04

2023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3.34(4)
  • 2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