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保护地政策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自然保护地政策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扫码查看
研究自然保护地政策的生态成效有助于未来更好地开展自然保护地保护和治理.以三江源地区为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考察了 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布局特征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刻画了 自然保护地政策生态成效在自然保护地内外的空间差异性,结合最小二乘法和实地调研结果探究了保护地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地政策实施以来,三江源全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越来越明显,未利用地转化为生态地类是促进生态提升的最主要的用地变化类型.集中连片分布的大型保护地生态成效明显,而分布零散且靠近行政边界的小型保护地生态成效相对较小;尽管保护地生态成效优于非保护地,但保护地与周围地区的生态提升具有同步性.保护地政策通过在保护地内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显著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同时通过采取限牧禁牧、引导转业转产等措施减轻了农牧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未来应推动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公园和周边区域的一体化保护和联动治理,帮助农牧民进一步拓宽生计方式.
Impacts of nature reserve policy on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A case study of Sanjiangyuan region

王清韵、周丁扬、安萍莉、姜广辉

展开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193

自然保护地 生态环境质量 影响机制 三江源地区 土地覆被转类指数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

2019QZKK0405

2023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3.34(5)
  • 3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