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青藏高原南北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评价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青藏高原南北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评价

扫码查看
为了评估青藏高原南北部林地、草地和农地的土壤质量状况,明确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影响因子,在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采集了 101个(0~3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3个指标作为最小数据集(MDS),综合评估青藏高原南北部土壤质量.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特性在青藏高原南、北部差异显著.北部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均高于南部,且南北部的林地SOM、TN含量均显著高于农地和草地.土壤铵态氮(NH4+-N)含量表现为农地>林地>草地,且在南部差异显著,而南北部硝态氮(NO3--N)含量均表现为林地最高.农地的土壤容重(BD)和电导率(EC)显著高于草地和林地,且北部农地和草地的BD和EC高于南部.南部草地pH显著高于林地和农地,北部林地pH最高.北部土壤质量选取指标为SOM、AP和pH,林地、草地和农地的土壤质量指数依次为0.56、0.53和0.47;南部选取指标为SOM、全磷(TP)和NH4+-N,草地、林地和农地的土壤质量指数依次为0.52、0.51、0.48,采用全量数据集与最小数据集得到的土壤质量指数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回归系数为0.69.青藏高原南北部土壤质量均为Ⅲ级,有机质是限制该区土壤质量的主要指标,结果可为评估青藏高原地区土壤质量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Soil quality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based on minimal data set

苟国花、樊军、王茜、周明星、杨学亭

展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青藏高原 土壤质量 最小数据集 土地利用方式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

2019QZKK0306

2023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3.34(5)
  • 2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