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珠三角自然保护地夜间光环境的时空动态及敏感距离

珠三角自然保护地夜间光环境的时空动态及敏感距离

扫码查看
自然保护地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而光污染正在对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造成新的威胁,这一现状在城市群环境中尤为明显.本研究选取珠三角城市群的自然保护地为实例对象,利用卫星遥感灯光数据、土地覆盖类型及兴趣点等多源大数据,量化分析2000-2018年该区域内 自然保护地夜间灯光的时空动态、自然保护地周边夜间光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关性,并识别出城市尺度下自然保护地对人工光干扰的敏感距离.结果表明:2000-2018年间,珠三角区域内 自然保护地夜间灯光总值从71107 nanoW·cm-2· sr-1增长至 127682 nanoW·cm-2·sr-1,每像元均值从 15.3 nanoW·cm-2·sr-1 上升至 23.7 nanoW·cm-2· sr-1,照明比例从73.3%扩大到86.4%,说明该区域内自然保护地夜间光环境面临着累积恶化风险与严峻挑战.珠三角核心区域自然保护地夜间灯光亮度远高于外围区域如肇庆和惠州,但外围区域自然保护地受干扰的扩张程度却高于核心区域.自然保护地内部夜间光环境与周边人类活动强度呈正比,自然保护地对周边人工光干扰的最敏感距离为10 km,干扰程度在30 km之后趋于稳定.建议将珠三角 自然保护地边界外0~10 km划为灯光管控核心区、10~20 km划为管控缓冲区.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nd sensitive distance of nighttime light environment in Pearl River Delta Protec-ted Areas,China

江本砚、张玉莉、李珊、李建军、郑子豪、王洪光

展开 >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510006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州510006

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广州510006

自然保护地 夜间光环境 敏感距离 珠三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广州大学"2+5"学科与科研创新平台科研项目

121330042022A1515110331202102011330190042PT252022023

2023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3.34(6)
  • 1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