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然更新红松苗针叶光合和解剖特性对不同郁闭环境的响应

天然更新红松苗针叶光合和解剖特性对不同郁闭环境的响应

扫码查看
本研究以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郁闭度为0.2~0.3、0.4~0.6和0.7~0.9的天然次生林下5年生红松苗为对象,以全光环境(CK)下红松苗为对照,研究其针叶光合特性以及解剖结构对郁闭度变化的响应,探讨林下红松苗生长发育与林分光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红松苗耐荫性特征.结果表明:红松苗高和地径均随着郁闭度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比叶面积随郁闭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不同郁闭度下红松苗总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序为:郁闭度0.4~0.6>CK>郁闭度0.7~0.9>郁闭度0.2~0.3.针叶光合有效辐射与红松的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红松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均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气孔导度随郁闭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且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b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红松苗的气孔密度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郁闭度为0.4~0.6时,红松苗的针叶横截面积、叶肉组织面积、木质部面积、韧皮部面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红松苗在郁闭度0.4~0.6下光合作用较强,针叶解剖结构中各参数数值较高,红松苗能在此生境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也说明红松5年生苗需要一定的避荫环境.
Response of needle photosynthetic and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ly regenerated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s to different canopy densities

Pinus koraiensisbiomass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needle anatomy structurecanopy density

苑淑媛、张鹏、沈海龙

展开 >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

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

国家林草局红松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40

红松 生物量 光合特性 针叶解剖结构 郁闭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972950

2023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3.34(9)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