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起源樟子松林水分利用的差异及机制

不同起源樟子松林水分利用的差异及机制

扫码查看
明确同一树种不同起源林分(天然林与人工引种林)间水分利用特征的差异,对于指导林分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樟子松这一"三北"工程中重要的造林树种为例,选择2种起源的林分为试验林,利用热扩散技术监测了试验林生长季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s),分析樟子松水分传输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的典型晴天下,樟子松人工林的日液流速率(Js-daily)显著高于樟子松天然林,二者Js-daily平均值分别为132.98和114.86 cm·d-1,樟子松人工林表现出了更高的水分传输潜力.在樟子松天然林中,大气水分亏缺(VPD)对树木水分利用过程主要表现为驱动效应,而在樟子松人工林中出现了明显的阈值效应,VPD拐点约在1.91 kPa,此时液流速率(Js-hour)边界函数值接近最大值17.88 cm·h-1.观测期间,2种起源樟子松林受大气驱动的蒸腾潜力(Js-hour/VPD)随土壤干旱的加剧而下降,但樟子松人工林对干旱的敏感性比樟子松天然林更高,反映出这一树种对水分利用过程较强的调控能力.
Differences and mechanisms on water use of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forests with different origins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natural forestP.sylvestris var.mongolica plantationwater use cha-racteristicsap flowwater transportation potential

刘春颖、党宏忠、陈帅、李明阳、葛金楠、乔一娜、刘玉国

展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北京 10009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

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112

陕西省治沙研究所,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陕西榆林 719000

展开 >

樟子松天然林 樟子松人工林 水分利用特征 树干液流 水分传输潜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科技专项

32071836202008F014

2023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3.34(10)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