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视域下的近海非法捕捞大数据分析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视域下的近海非法捕捞大数据分析

扫码查看
为探究中国近海非法捕捞状况,了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该领域的落实情况,本研究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发布的大数据,对2018-2022年的近海非法捕捞案件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以下观点:1)近海非法捕捞因区域差异表现出繁多的具体形态,相关研究重心依然需围绕违法性质和影响程度展开,宜以电捕类和拖网类为切入点;2)应重视耙刺类渔具的非法渔获重量及涉案价值呈增加的趋势,建议优化调整渔业管理方式,从根源上避免此类非法捕捞案件的发生;3)评估模式构成多样导致损害赔偿金的计算充满不确定性,应着力于建立健全的损害评估及价值量化规范;4)补偿放流是应用最多的生态修复措施,但其科学指导不足,应聚焦"修复"进行"补偿"设计,同时探索更多修复措施的操作可能性.
Big data analysis of coastal illegal fis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ensation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ecological environmentcompensation for damagecoastal illegal fishingfishery managementeco-logical restoration

张琥顺、仲霞铭、熊瑛、吴晓睿

展开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南通 226007

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 近海非法捕捞 渔业管理 生态修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802297

2023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3.34(10)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