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胚状体的发生及组织学观察

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胚状体的发生及组织学观察

扫码查看
以蝴蝶兰试管苗幼叶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腺嘌呤硫酸盐(Ad)、萘乙酸(NAA)及其组合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及椰汁添加量对胚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6-BA对胚状体的诱导效果较Ad好,NAA与二者配合使用可提高胚状体的发生率,其最佳浓度组合为6-BA 4.0 mg/L +Ad 2.0~4.0 mg/L+NAA 1.0~2.0 mg/L.蔗糖20~40 g/L+椰汁200 mL/L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叶片气孔附近的上表皮细胞或上表皮下方的叶肉组织细胞,为单细胞起源,其发育过程与一般植物胚状体发生发育特征相似,最终发育成为类原球茎.
Efficient Somatic Embryogenesis from Leaf Explants of Phalaenopsis in Vitro Culture and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s

崔广荣、侯喜林、张子学、张从宇、胡能兵、刘跃成

展开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210095

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系,安徽凤阳,233100

蝴蝶兰 叶片 胚状体 组织培养 组织学观察 原球茎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07041101004023069

2007

园艺学报
中国园艺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园艺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27
ISSN:0513-353X
年,卷(期):2007.34(2)
  • 38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