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土高原油井开发迹地自然恢复过程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黄土高原油井开发迹地自然恢复过程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扫码查看
胞外酶活性是土壤中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关键环节,也是土壤微生物养分利用的重要指标.为理解石油开发区土壤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胞外酶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以黄土高原石油开发形成的油井迹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自然恢复年限油井迹地土壤,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β-1,4-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碱性磷酸酶(ALP)等4种酶活性,分析土壤酶活性和酶计量比的变化及其关键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总石油烃从恢复1年到恢复20年显著下降了54%;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土壤pH、容重显著下降,而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显著升高,铵态氮、全磷变化不显著;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显著升高但碳氮比显著下降.(2)土壤BG活性、酶活性碳氮比和碳磷比显著下降,而NAG、LAP、ALP活性和酶活性氮磷比显著升高;不同恢复年限酶计量学的向量长度和向量角度分别为1.87-1.19.和53.64-47.93°,均随恢复年限显著下降,表明土壤微生物受碳和磷限制程度逐渐减弱.(3)土壤总石油烃、碳氮含量、pH、容重等指标对土壤酶活性及其计量学特征有显著影响,尤其是总石油烃对酶活性和酶计量学变异的解释率分别达到63.7%和79.8%.综上所述,油井迹地土壤自然恢复过程中石油污染物含量显著降低,碳、氮养分不断积累,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状况有所缓解.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its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during natural recovery of oil well development site in the Loess Plateau

petroleum pollutionnutrient limitationenzyme activity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ratioLoess Plateau

赵雪、贾小敏、卢笑玥、张晨璇、焦子怡、曹妮妮、马珈淇、邓健

展开 >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延安716100

陕西省红枣重点实验室(延安大学) 延安716100

石油污染 养分限制 酶活性 生态化学计量比 黄土高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延安大学校级科研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41907086YDY2020-33S202010719002

2023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72
ISSN:1006-687X
年,卷(期):2023.29(1)
  • 1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