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林分斑块尺度下的森林群落碳汇研究

林分斑块尺度下的森林群落碳汇研究

扫码查看
针对森林碳循环过程模型空间模拟尺度多样化,但数据获取比较困难,森林碳变化响应与适应的研究不可能实现在不同生境下均安置碳通量观测系统的问题,提出利用遥感过程耦合模型定量估算动态GPP值、NPP值、RH值及NEP值等,反演森林植被群落不同优势树种碳汇/碳源情况,探寻造林、森林转化和森林人工经营管理等植被恢复措施对森林碳增汇的生态价值,激活碳源效应的促进重建作用.通过以空间代替时间的实地调查采样法和遥感模型相结合,输入GLOPEM-CEVSA模型中温度影响系数、蒸散量、水气压影响系数、二氧化碳浓度胁迫、植物呼吸及土壤呼吸等驱动因子,研究在林分斑块尺度下森林碳储量差异.研究表明:(1)从整体情况来看,林地净初级生产力>草地>农业用地>水域>建设用地,林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农业用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2)从年际NPP/NEP值来看,森林生态系统大部分表现为大气CO2碳汇;(3)森林群落自然恢复演替中NPP值大小关系是:乔幼落叶阔叶林群落(A4)>马尾松/杉木常绿针叶林群落(A5)>柏木常绿针叶林群落(A6)>常绿灌丛/灌草丛/人工灌木群落(A2)>草本群落(A1);NEP值表现为乔幼落叶阔叶林群落>马尾松/杉木常绿针叶林群落>常绿灌丛/灌草丛/人工灌木群落>柏木常绿针叶林群落>草本群落;人工辅助演替中NPP值大小关系是(慈竹)竹林群落>马尾松/杉木常绿针叶林群落>柏木常绿针叶林群落>常绿灌丛/灌草丛/人工灌木群落;NEP值表现为(慈竹)竹林群落>马尾松/杉木常绿针叶林群落>常绿灌丛/灌草丛/人工灌木群落>柏木常绿针叶林群落,NPP值和NEP值随顺行演替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状发展趋势.
Carbon Sinks of Forest Community at the Forest Patch Scale

forest communitysecondary successioncoupling modelcarbon sink

杨婷、罗红霞、魏翔

展开 >

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76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森林群落 次生演替 耦合模型 碳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201436

2023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影响因子:0.548
ISSN:1672-058X
年,卷(期):2023.40(4)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