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脓疱口炎是一种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接触性、嗜上皮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以羊的口角、上唇、舌鼻等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发生疾病,经过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溃疡等阶段,最后形成疣状痂块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性.由于病变部位主要为口角、上唇、舌鼻等与采食相关组织器官部位的皮肤,严重阻碍病羊吮乳和采食行为,从而导致病羊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发生死亡.幼龄羔羊为该病的多发对象,感染此病后不仅影响其正常吮乳和采食,还可继发感染坏死杆菌等病原菌而加剧临床症状,造成大面积死亡.临床防控措施主要为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和检疫制度,及时发现病羊并进行有效隔离和对症治疗,同时通过疫苗科学免疫接种,提高羊群抗病能力,从而降低该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