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视网膜类器官到"视网膜器官"的思考

从视网膜类器官到"视网膜器官"的思考

扫码查看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引起严重致盲的常见眼科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仍是棘手难题.视网膜组织难以获取且无法培养,使视网膜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及治疗很困难.由于动物与人的视网膜存在显著的种属差异,既往诸多动物实验结果往往难以转化落地而解决实际治疗问题.视网膜类器官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希望.它使视网膜相关疾病能重现在细胞培养皿中,用于疾病致病机制及药物筛选研究,更重要的是可用于细胞移植替代变性的视网膜细胞,有望使失明患者重见光明.但也必须认识到视网膜类器官模拟疾病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分化稳定性低、缺乏血管及神经免疫细胞等瓶颈问题.虽然微流控生物反应器系统的应用改善了视网膜类器官的分化和培养,但当前的技术只能做到"类器官",尚未达到"视网膜器官"的标准.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视网膜类器官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发展可用于再生医疗的视网膜器官,以期更好地推动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From retinal organoids to"retinal organ"

许佳、金子兵

展开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100005

视网膜 视网膜类器官 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器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82101145Z200014

2023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25
ISSN:1674-7232
年,卷(期):2023.53(2)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