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近7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与生存环境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与展望

近7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与生存环境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与展望

扫码查看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探索自然环境及其各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的特征、演变过程、地域分异规律以及驱动机制是自然地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类型丰富且区域差异较大,为开展自然地理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章主要围绕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内陆干旱化及河流发育、高原冰冻圈环境演化、全新世多时间尺度季风与西风气候变化、湖泊与湿地、流域模型与土壤侵蚀、过去人-地关系演化、生物地理及中国三维地带性规律等几个方面,梳理了近7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与生存环境研究的重大理论进展与重要贡献.在简要交代国际前沿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回顾并梳理了中国自然地理学各分支领域的研究脉络,进一步聚焦重大研究成果或具有较大争议、重大影响的学术争鸣问题,归纳目前研究现状,并进行未来工作展望.最后提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需求下,应发挥中国自然地理研究的优势,厘清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过程、规律与机制,持续推进中国自然地理研究为国家战略服务,在全球视野下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地理学理论贡献.

陈发虎、傅伯杰、夏军、吴铎、吴绍洪、张镱锂、孙航、刘禹、方小敏、秦伯强、李新、张延军、刘宝元、董治宝、侯书贵、田立德、徐柏青、董广辉、郑景云、杨威、王鑫、李再军、王飞、胡振波、王杰、刘建宝、陈建徽、黄伟、侯居峙、蔡秋芳、隆浩、姜明、胡亚鲜、冯晓明、莫兴国、杨晓燕、张东菊、王秀红、尹云鹤、刘晓晨

展开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10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0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1

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西安71006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西安710119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昆明650500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展开 >

中国自然地理 生存环境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人-环境相互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41842050资助

2019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28
ISSN:1674-7240
年,卷(期):2019.49(11)
  • 68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