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尼阿底遗址新的测年结果表明过去~45ka古人类间歇地占据青藏高原腹地

尼阿底遗址新的测年结果表明过去~45ka古人类间歇地占据青藏高原腹地

扫码查看
早期人类占据高海拔青藏高原环境的时间和机制,是人类演化与环境的关系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对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4600m的尼阿底(Nwya Devu)旧石器遗址进行了重新调查,在遗址区的低湖岸阶地上新发现了 一套细石叶技术制品,迥异于之前所报道的以石叶技术为主的石器技术工业.利用石英光释光和淡水螺壳加速器质谱14C测年手段,结合贝叶斯模拟,获得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石制品加工技术在该区的出现年代分别为(45.6±2.6)ka和(10.3±0.5)ka,代表了青藏高原腹地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和细石器遗存,意味着狩猎.采集者在过去45ka曾多次间歇性地活动于高原腹地的高海拔地区.研究也表明,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和较温暖的气候环境有利于早期人类多次占据该遗址区.在50~40ka期间,青藏高原和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同时出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流行的石叶技术,指示着早期现代人迅速、大规模地向全球扩散,从而对早期人类的地理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新的考古证据和前人的藏族人群古遗传学研究,认为在过去45ka青藏高原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狩猎-采集人群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栖息地,从而形成现今藏族人群复杂的多源基因库.

葛俊逸、张晓凌、王社江、李林辉、何伟、靳英帅、张佩琦、许冰、邓成龙、John W.OLSEN、郭正堂、高星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拉萨市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拉萨 85000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School of Anthropology,University of Arizona,Tucson 85721,USA

展开 >

西藏 旧石器时代 尼阿底 高海拔适应 细石器工业 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 光释测年光 AMS 14C测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项目亚利桑那大学杰宗喀巴中亚和内亚考古基金项目资助

418881014197738042072033XDB26000000XDA20040101022019QZKK060121@WTK0012018VCA0016

202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28
ISSN:1674-7240
年,卷(期):2024.54(2)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