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白垩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白垩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扫码查看
白垩纪是新特提斯洋演化和青藏高原不同板块汇聚的关键时期,详细的地层框架和古地理格局是开展新特提斯洋演化和青藏高原形成研究的基础.本文对青藏高原及周边白垩纪地层、古生物、古地理和重大地质事件开展了系统分析,以建立综合地层框架,恢复不同时期的古地理格局,探讨重大地质事件的响应和耦合关系.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白垩纪地层以海相为主,发育少量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发育以蛇绿岩套和含放射虫硅质岩为主的深海沉积,其南侧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印度河盆地等发育浅海至半深海-深海沉积,北侧的日喀则-拉达克弧前盆地发育浅海-半深海相沉积,拉萨地块、喀喇昆仑-塔里木盆地西部和西缅地块等发育浅海、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羌塘盆地等其余地区则以陆相沉积为主.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白垩纪地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富含有孔虫、钙质超微、放射虫、菊石、双壳类和孢粉等多门类化石;基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地层和稳定同位素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不同分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关系,提出了新的东特提斯区白垩纪综合地层框架.划分了白垩纪新特提斯洋东段及周边不同地理分区的生物群落,阐明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恢复了不同时期的生物古地理面貌.青藏高原及周边白垩纪古地理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1)印度板块与澳大利亚-南极洲大陆逐步裂解、拉萨-羌塘地块早期碰撞阶段(145~125Ma);(2)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和拉萨-羌塘地块晚期碰撞阶段(125~100Ma);(3)印度板块快速向北漂移、塔里木-喀喇昆仑海湾形成和冈底斯山早期隆升阶段(100~66Ma).白垩纪中期(100Ma左右),印度-特提斯喜马拉雅生物区系经历了冈瓦纳大陆冷水型向特提斯暖水型的转变,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达到全盛;白垩纪末期,海洋生物急剧衰退.伴随着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和新特提斯洋的演化,新特提斯洋发生了大火成岩省、大洋缺氧、白垩纪大洋红层,以及生物辐射与灭绝等一系重大地质事件.
Cretaceous integrative stratigraphy,biotas,and paleogeographical evolution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席党鹏、李国彪、姜仕军、饶馨、江湉、王天洋、覃祚焕、王亚苏、贾建忠、Muhammad KAMRAN、史忠叶、吴於洋、王盘喜、孙立新、曾庆高、万晓樵

展开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南京 21320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学与油气地层应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北京 100028

上海科技馆,上海 200120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拉萨 850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 300170

展开 >

青藏高原 特提斯 白垩纪 地层 生物群 古地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第二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国际地质对比计划

2022YFF0800802422720354228820142072001422720272019QZKK0706B20011IGCP679

202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28
ISSN:1674-7240
年,卷(期):2024.54(4)
  •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