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古近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古近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扫码查看
古近纪是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劫后复苏并逐渐接近其现代面貌的关键时期.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古近纪也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活动、亚洲气候重组、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时期.限于研究条件、认识程度等的制约,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在地层划分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该区域开展了大量的沉积岩石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工作,发现和报道了大量各种门类的化石,更系统地深化了生物地层学研究,为梳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古近纪综合地层、生物群和古地理演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基于国际古近系划分和对比标准,以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为基础,综合近年来同位素年代学、磁性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梳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框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开展以来,古近纪植物群相关研究逐渐丰富.依据这些植物群最新的年代结果,本文讨论了灭绝类群和新出现类群的生物地层意义.对"桉属"、棕榈科等化石类群的新认识将古近纪青藏地区植物区系与冈瓦纳大陆的大洋洲、南美洲生物区系建立联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植物群重要类群的演化历史也指示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时间在约65~54Ma.植物群的古高程重建结果表明,横断山区在早渐新世之前就已经形成现今的地貌格局;古近纪青藏地区主要缝合带附近的温暖湿润低地是动植物类群交流的主要通道;古近纪低矮的喜马拉雅山脉不能对南来的印度洋水汽形成有效的阻隔作用.
Paleogene integrative stratigraphy,biotas,and paleogeographical evolution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刘佳、宋艾、丁林、苏涛、周浙昆

展开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勐腊 66630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昆明 650500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球系统科学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展开 >

青藏高原 化石 生物地层 古环境 古地理 古近纪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第二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西部之光青年学者项目

2019QZKK0705420020202031271931172020000023

202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28
ISSN:1674-7240
年,卷(期):2024.54(4)
  •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