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分形应力对设定地震构建的影响——以郯庐断裂带为例

分形应力对设定地震构建的影响——以郯庐断裂带为例

扫码查看
郯庐断裂带作为我国东部著名的深大断裂带,沿途经过安徽、江苏、山东,并进入我国东北,提高其断层附近的地震危险性认识至关重要.本文选择郯庐断裂带新沂-泗洪段7.5级潜在震源区,开展设定地震模拟.根据板内大地震统计规律约束断层破裂长度和宽度,设定随深度变化的背景正应力,通过调整初始剪切应力找到符合设定地震震级的应力条件.考虑到这里7.5级的设定地震破裂长度长达120km,对比了水平均匀应力模型和自相似分形应力扰动模型,发现水平均匀应力模型对应的震源时间函数类似Haskell模型结果,而添加自相似分形应力扰动后则更符合实际地震情景.对比了四种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动态破裂模型和地表震动场,发现自相似函数特征长度越短,对应应力非均匀程度越高;而对于震中在宿迁附近的7.5级地震,震中以北的新沂-郯城处在9度烈度区,受断层北侧宿迁附近低速区和峰值滑移速率影响,北侧震动较南侧更强.对于研究区域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台站进行反应谱分析,提高抗震设防能力.
Influence of self-similar stresses on scenario earthquake construction:An example along the Tanlu Fault

胡峰、姚华建、余厚云、卢泽昱、侯杰议、罗松、邵志刚、陈晓非

展开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

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合肥 230026

南方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深圳 518055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 100036

展开 >

设定地震 分形应力 郯庐断裂带 动态破裂 地表震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开放基金项目

4212540142074049202104a07020016YD20800000592023471MEN-GO-202101

202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28
ISSN:1674-7240
年,卷(期):202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