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群Hemler、Vlinder和Il'ichev海山熔岩的成因及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

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群Hemler、Vlinder和Il'ichev海山熔岩的成因及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the petrogenesis and geodynamic process of Hemler,Vlinder,and Il'ichev seamount lavas in NW Pacific

扫码查看
经典的"地幔柱假说"能够很好解释年龄随空间位置线性变化的大洋板内火山链的成因.而位于西太平洋的众多海山群,空间分布广、年龄-位置关系杂乱,很难用经典的"地幔柱假说"来解释,其成因存在争议.本研究选择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群Hemler、Vlinder和Il'ichev海山熔岩,对其进行40Ar-39Ar年代学、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Sr-Nd-Pb-Hf同位素分析,来揭示其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Hemler、Vlinder和Il'ichev海山熔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碧玄岩/霞石岩和粗面岩,MgO>8wt.%的熔岩具有较高的CaO、FeOT和TiO2含量,是碳酸盐化榴辉岩熔融的熔体与橄榄岩反应的产物.这些熔岩具有较高的Zr/Hf比值(40.6~45.2)和Zr-Hf负异常,指示它们的地幔源区存在碳酸盐组分.Hemler、Vlinder和Il'ichev海山熔岩富集不相容元素,其Sr-Nd-Pb-Hf同位素显示EM1(1型富集地幔)特征,与Rarotonga和Samoa热点相似.虽然产出于同一个海山,Il'ichev碱性玄武岩与Il'ichev碧玄岩的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前者具有更为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特征.结合板块构造恢复结果,Hemler(100.1Ma)、Vlinder造盾前(100.2Ma)和造盾期后((87.5±0.4)Ma)以及Il'ichev((56.4±1.2)Ma)海山熔岩的形成时间明显偏离了南太平洋Macdonald、Arago、Rarotonga和Samoa热点的运移轨迹,因此它们并非来源于深部地幔柱的直接熔融,更可能是浅部过程的产物.麦哲伦海山群所在的大洋板块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岩石圈断裂带在该区域广泛分布.我们提出,在中白垩世当麦哲伦海山群所在的太平洋板块经过Rarotonga地幔柱上方时,Rarotonga地幔柱直接熔融形成Vlinder(造盾期)、Pako和Ioah海山.随着地幔对流分散在周围软流圈中的Rarotonga和Samoa地幔柱物质,在岩石圈裂隙处发生减压熔融,形成Hemler和Vlinder造盾前和造盾期后熔岩;Il'ichev海山碱性玄武岩和碧玄岩是岩石圈裂隙诱发的软流圈中不均一富集组分熔融的产物.这种不均一组分最可能是滞留在软流圈中的不同地幔柱的物质,也有可能是残留在软流圈中的再循环的地球表层物质.

位荀、张艳、石学法、张辉

展开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61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

山东省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筹),青岛 266061

地幔柱 麦哲伦海山链 碳酸盐化地幔 热点 岩石圈伸展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

2023S024207607642376075tstp20230643

202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28
ISSN:1674-7240
年,卷(期):2024.54(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