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亚热带地区2000~2019年森林海拔分布特征及其时空动态

中国亚热带地区2000~2019年森林海拔分布特征及其时空动态

扫码查看
中国亚热带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且具有多山特征.在自21世纪之初开始的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实施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区域的森林资源较历史时期已发生显著变化;同时,森林资源多分布于山地也意味着这些变化可能随海拔高度而呈现显著差别.为探讨自2000年以来中国亚热带地区森林分布的时空动态变化,尤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利用两类土地覆被产品,从森林覆被与森林类型两个角度逐步开展分析;研究采用分级方式,利用不确定性相对小的粗分类森林覆被数据,对不确定性更大的森林类型数据作一定程度的约束,以实现在获取更细节的信息与减小数据的不确定性之间达到合理平衡.首先将森林覆被数据拆解为稳定及变化两大类,随后以森林覆被结果为基础,进一步分析森林类型数据中的稳定与变化状况.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自实施森林资源生态工程和管理政策以来,亚热带地区54%面积的森林覆被属性在近20年来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可作为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的表征之一;结果同时也显示出长期存在的森林与耕地等基本生产需求的动态转换.随海拔高度的动态变化分析则进一步显示,7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以森林与耕地间的动态转换为主;700~1500m中海拔地区以森林与灌丛的转换为主;2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则以与草地的转换为主.在森林覆被属性稳定的区域,96%的森林类型也处于不变状态,其中海拔1700m以下常绿阔叶林分布面积最大,海拔1700m以上则以常绿针叶林为主;该区域也仍有较大面积的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存在与林灌草混交带和自然植被农田混交带这两种过渡森林类型间的动态转换,其中常绿针叶林在10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基本单向地转出为林灌草混交带,而在1000m以上的中高海拔地区则主要由自然植被农田混交带转入而来;常绿阔叶林在低海拔地区有一定面积减少而转出为林灌草混交带,但在中低海拔地区的面积增加则均来自于自然植被农田混交带的转入.这些随海拔高度呈现的变化特征,可能包含特定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为未来更深入探讨中国亚热带地区森林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提供垂直维度的信息和视角.
Elevation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s and its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in subtropical China from 2000 to 2019

郑振灿、庄留文、缪国芳、刘涵、程志强、李纹宇、商荣、宫鹏、陈镜明

展开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 350117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11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 350117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自然资源部土地科技创新中心),北京 100035

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5

自然资源部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Planning,University of Toronto,Ontario,M5S 3G3,Canada

香港大学地理系,香港 999077

展开 >

中国亚热带 土地覆被 森林覆被 森林类型 海拔分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福建省基金青年创新项目

2020YFA060870142171353ZRZYBWD2022102020J05041

202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28
ISSN:1674-7240
年,卷(期):2024.54(8)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