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气候变化下2022年长江特大骤旱的多尺度成因分析

气候变化下2022年长江特大骤旱的多尺度成因分析

扫码查看
伴随着持续的反气旋环流异常,2022年长江流域暴发了强度大且发展迅速的全流域特大骤旱事件.然而,由于干旱的多尺度特性,此次特大骤旱的成因仍不明晰.本文从海洋及陆地异常的角度简要概述了2022年夏季特大骤旱成因,并量化了气候变化对骤旱风险的影响.利用土壤湿度百分位数作为骤旱指标,研究发现2022年骤旱在两个月内发展至整个长江流域,达到严重干旱等级的流域面积在8月底超过了80%.骤旱烈度和暴发速度均为62年以来最极端,重现期分别为86年和259年.合成分析表明,春季拉尼娜有利于长江流域土壤湿度从5~6月的湿润/正常状态急转为7~8月的干旱状态,有利于加剧2022年长江流域骤旱烈度及暴发速度.此外,长江流域骤旱烈度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的负位相也有一定联系.通过分析土壤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耦合强度指数,发现2022年7~8月期间长江流域存在较强的陆气耦合过程.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气候模式进行归因,发现在自然气候变化情景下,强陆气耦合使类似2022年的骤旱烈度和暴发速度风险分别增加61%±6%和64%±7%,而陆气耦合与人为气候变化的协同作用会使相应风险分别增加75%±22%和85%±12%.本研究发现陆气耦合与人为气候变化对加剧骤旱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Multiscale causes of the 2022 Yangtze mega-flash drought under climate change

袁星、王钰淼、周诗玙、李华、李晨远

展开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南京 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

骤旱 长江流域 陆气耦合 气候变化 归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42330604BK20211540

202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28
ISSN:1674-7240
年,卷(期):2024.54(8)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