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华北地区暖季雷暴大风对流系统的触发、组织类型及环境条件

华北地区暖季雷暴大风对流系统的触发、组织类型及环境条件

扫码查看
本文基于重要天气报、地闪、天气雷达组合反射率和ERA5再分析等资料,首先对2011~2018年华北地区暖季5~9月与雷暴大风相关的4种强对流天气(仅有雷暴大风,雷暴大风和冰雹,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其次挑选出产生雷暴大风的强对流个例,统计这些对流系统的触发、消亡、组织类型和生命史特征,最后利用地面常规观测和ERA5再分析资料构建对流触发前探空,探究雷暴大风和非雷暴大风对流系统触发环境条件的差异.结果表明,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混合型强对流天气多发生在平原,其他强对流天气类型多发生在山区.雷暴大风在6月达到频次峰值,而混合型强对流天气则在7月发生最多.对流系统触发时间的日变化集中在10~13时,12时达到峰值.山区一般雷暴大风和强雷暴大风发生频数的日峰值分别出现在17~18时和16~17时,平原一般雷暴大风的峰值滞后山区1~2h.此外,雷暴大风对流系统主要在山区触发,生命史大多可持续7~13h.非线状对流产生雷暴大风数目最多,其次为拖曳层状云型对流系统.对流有效位能、下沉对流有效位能以及850与500hPa温差均能够区分平原发生的雷暴大风对流系统和非雷暴大风对流系统.相比于非雷暴大风型对流系统,山区雷暴大风对流系统更倾向于出现在大气可降水量较少的环境中,平原雷暴大风对流系统更倾向于出现在具有较大对流有效位能和较强深层风切变的环境中.
Initiation,organizational mod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severe convective wind events during the warm season over North China

黄玥、孙建华、张元春、马若赟、杨新林、田付友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北京 100081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广汉 618307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展开 >

雷暴大风 对流系统 触发 组织类型 环境条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237500841975056420050068222079

202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28
ISSN:1674-7240
年,卷(期):202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