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多圈层作用驱动北海盆地油气形成与富集

多圈层作用驱动北海盆地油气形成与富集

扫码查看
北海盆地是欧洲最重要的油气产区,也是众多经典油气地质理论的发源地.本文从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视角,论述了深部动力驱动的陆块碰撞造山、地幔柱隆升和板内变形联合控制的北海盆地"裂谷-前陆-裂谷"演化过程;发现北海盆地自石炭纪以来持续北向漂移,在经过低纬度哈德里环流带和中纬度费雷尔环流带时,分别形成了上石炭统威斯特伐利亚阶煤和含煤页岩、上侏罗统钦莫利组海相页岩两套主要烃源岩.提出深部过程、构造和海侵-气候演变共同控制了北海盆地不同地区烃源岩的性质、储层和盖层的类型及层位,在盆地南部主要形成了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沙漠湖相风成砂岩储层-蒸发岩盖层的石炭系-下三叠统富气系统,在盆地北部则主要形成了海相地堑型烃源岩-三角洲相砂岩和海相灰岩储层-海相致密泥灰岩及泥页岩盖层的上三叠统-古近系富油系统;盆地后期构造埋深和隆升进一步控制了油气的生成和富集过程,最终形成了盆地北部富油和南部富气的差异分布格局.未来亟待从地球多圈层作用的视角,重新认识大型成熟探区(如北海等超级油气盆地)和低勘探程度区(如鄂霍茨克海域、北极地区)的油气形成富集机制,为全球油气资源增储提供新的理论支撑.石油工业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关注北海盆地积累的海量勘探与地质数据,通过数字地质创新,实现油气和伴生资源(如氦、氢等)的"碳中和"式综合利用,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新范例.
Multi-spheric interactions driven differential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the North Sea Basin

朱日祥、张水昌、王华建、王晓梅、柳宇柯、张旺、郝芳、金之钧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深层油气理论与智能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580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北京 100871

展开 >

北海盆地 多圈层作用 油气系统 鄂霍茨克海域

202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28
ISSN:1674-7240
年,卷(期):2024.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