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从绘画题材选择差异看徐悲鸿《鸡足山庙宇庭院》
从绘画题材选择差异看徐悲鸿《鸡足山庙宇庭院》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徐悲鸿先生于1942年在鸡足山写生时于悉檀寺院内画的《鸡足山庙宇庭院》一画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西绘画在题材选择上的不同.即使在油画中,徐悲鸿先生在画面中也体现出了极强的中国古典式的重视气韵与情趣的审美倾向,而西式的学院派教育在给予他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使他在绘画中成功实现了中西艺术精神的初步融合,这也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在当今的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在西方文化对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渗透中,既吸收有益的影响,又保持住自身的文化独立性,徐悲鸿先生的画也许能给我们更深刻有益的启示.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谷晨迪
展开 >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年:
2018
中国绿色画报
中国绿色画报
ISSN:
年,卷(期):
2018.
(7)
参考文献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