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处陕西最北部,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的红石桥、补浪河、巴拉素、小纪汗、马合、岔河则、小壕兔、孟家湾、金鸡滩、牛家梁镇为风沙草滩区,多生长沙生植物沙柳,在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榆阳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将这些特有的沙柳手工编制成各种容器及工艺品,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革新,形成出了榆阳柳编文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柳编出口量还很大,然而受到后期能源产业及现代手工艺品市场的冲击影响,柳编技艺的生存空间、技艺传承发生了重大变革.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也逐步增强,柳编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前柳编产品局限于簸箕、笊篱等农用品,现在柳编工艺品样式新颖、绿色环保,工艺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用于菜篮子、办公用品、橱具用品、厨房用品,花色品种推陈出新,很受人们喜爱.关于如何重拾传统柳编产业,把柳编产业更好地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柳编产业走上现代化产业之路,让传承技艺"小柳条"编出"大财富",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