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蒙医古籍中治疗胃热证用药规律,为胃热证的现代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所用蒙药进行频数、药味、药性及药物功效统计分析,应用例数及百分比进行统计学描述;使用Apriori算法、SPSS 24.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蒙医古籍胃热用方23首,使用蒙药82味,用药频次198次,占比≥2%的共26味.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红花,其次为白豆蔻,再次为五灵脂;药味以苦、辛、甘居多;药性以凉、温为主;以"祛巴达干"药、清脏腑热药为主.经关联规则分析,常用两味蒙药配对为红花→竺黄;红花→查干泵阿;常用三味蒙药配对为竺黄→红花、牛黄;竺黄→牛黄、查干泵阿.结论:蒙医治疗胃热证时以凉性药"清脏腑热",以温性药"祛巴达干",而不是一味地以寒性药物治疗胃热证,而是以"寒"治"热",以"凉、温性蒙药,治胃热证"的治疗原则被体现.这也与传统蒙医理论相吻合,体现出以疾病本质和病因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