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河南省宜阳县1958-2023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布病科学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该县1958-2023年发生的布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县1958-2023年共报告人间布病323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94/10万;1978年布病患者例数和发病率最高,年发病率为62.01/10万.该县2 525例布病患者3-5月发病较多,占全年发病的44.67%(1 128/2 525).1958-2023年全县南北两浅山区乡镇(上观、石陵、赵堡、高村、连庄、柳泉、石村、董王庄)的年平均发病率较高,中部川区的丰李、城关镇、三乡、寻村的年平均发病率较低.该县1989-2023年发现的1 668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 40~<60岁,40~<50岁达到高峰,而后下降,其中 30~<70岁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78.78%(1 314/1 668).该县1958-2023年3 234例中男2 201例(68.06%),多于女性1 033例(3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县1958-1984年有羊接触史者明显高于1989-2023年,无羊接触史但周围有羊者、消化道感染者明显低于1989-202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县1958-1989年从急性期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布鲁氏菌株23例,其中羊Ⅲ型13例(56.52%),羊Ⅰ型8例(34.78%).1985-2009年布病流行菌株主要为羊Ⅲ型和羊Ⅰ型.2022-2023年急性期患者血液中的布鲁氏菌株均为羊种菌.结论 1958-2023年该县布病呈输入散发、流行、控制、再散发、再流行态势,布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年龄、职业差异;加强相关部门合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是布病防治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