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间作对青贮玉米、藜麦生物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间作对青贮玉米、藜麦生物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和藜麦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在不同作物(铁研53/青藜1号)、同一作物不同熟期品种(铁研53/安早10号)间作种植模式下,对玉米铁研53,安早10号和藜麦青藜1号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结果]青藜1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在间作和单播中无显著差异;安早10号的生物量在间播和单播中也无显著差异;铁研53/青藜1号间作比例在1∶1条件下,铁研53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间作比例和单播,且可以明显提升青贮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铁研53/安早10号间作比例在3∶1和1∶3条件下,铁研53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间作比例和单播,且在间作比例为1∶2、2∶1和1∶3条件下,青贮玉米的品质可以达到I级.[结论]中晚熟玉米/藜麦、中晚熟玉米/早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成效较为突出,适宜在青海地区进行推广.两种种植模式间相比,玉米/藜麦间作模式相对较好,尤其在提高地面生物质产量和饲用品质等方面,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青贮玉米种植模式在高原高海拔地区推广应用.

杨学贵、张业猛、王秀娟、李想、陈志国、韩建琪

展开 >

青海省饲草料技术推广站,青海西宁 81000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 810008

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08

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08

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青海西宁 810000

青海省农作物种子站,青海西宁 810016

展开 >

青贮玉米 藜麦 间作 营养品质 农艺性状

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项目(INASEED)

2019-NK-C05

2024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ISSN:1002-5103
年,卷(期):2024.36(2)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