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构建:原则、框架与路径

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构建:原则、框架与路径

扫码查看
该研究放眼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整体趋势,结合2018年《标准化法》确定的多元标准制定主体、强制性与推荐性并存的多元效力格局,基于环境规制理论,参考美国、欧盟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我国排污许可制改革的迅速推进和已经建立的相对于美国、欧盟更好的信息机制基础,构建由强制性国家排放标准、推荐性国家排放标准、团体排放标准和企业排放标准三类排放标准组成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框架,以满足排污许可制度实施、空气质量管理和环境保护技术进步的需求.具体包括:①强制性国家排放标准基于现有的成熟技术制定,作为底线排放标准,不与大气环境质量直接挂钩;②推荐性国家排放标准基于先进技术制定,比强制性国家排放标准严格,由国家统一管理但由地方通过许可程序选用合适的排放限值,重点服务于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③团体排放标准和企业排放标准最严格,在制定程序和排放限值的呈现形式方面自由度更大,由市场主体制定和执行,大幅增加排放标准供给,作为最主要的拉动固定源技术创新、促进环境保护技术进步的动力.
Structure of emission standards system for stationary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principle, framework and approach

王亚琼、赵英煚、王颖、宋国君

展开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

咸阳市生态环境局,陕西咸阳712000

河北得正律师事务所,河北石家庄050061

固定污染源 排放标准体系 技术进步 排污许可制度

202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中心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TPCDCSSCI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3.126
ISSN:1002-2104
年,卷(期):2021.31(8)
  • 2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