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籼稻品种对低磷响应的差异及其农艺生理性状

不同籼稻品种对低磷响应的差异及其农艺生理性状

扫码查看
[目的]研究不同籼稻品种对低磷响应的差异及其农艺生理性状.[方法]以12个江苏省近80年来各阶段在生产上应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中熟籼稻品种为材料,进行全生育期水培种植,设置低磷(磷浓度为标准营养液中磷浓度的1/20)处理,以正常磷处理(标准培养液配方)为对照.[结果]将耐低磷指数作为评价籼稻品种耐低磷性的指标,并将供试品种分为3类:强耐低磷品种(耐低磷指数≥0.9)、中耐低磷品种(0.5<耐低磷指数<0.9)、弱耐低磷品种(耐低磷指数≤0.5).选择耐低磷性差异明显的强耐低磷品种2个以及弱耐低磷品种2个进行农艺与生理特征分析.与对照相比,低磷处理降低了各品种产量.与对照相比,低磷处理增加了水稻的磷素运转率(PTE)、磷产谷利用率(IPE)和磷收获指数(PHI),强耐低磷品种在低磷处理下的PTE和IPE高于弱耐低磷品种.与弱耐低磷品种相比,强耐低磷品种在低磷处理下具有较大的地上部干物质、根干质量和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和转运,根系氧化力降幅小,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幅高,分蘖受抑制程度小,并能保持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孕穗灌浆期较高的光合速率.[结论]与弱耐低磷品种相比,在低磷处理下保持较高的干物质、NSC积累和运转、根系氧化力、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光合速率以及磷素利用效率是强耐低磷品种重要的农艺与生理特征.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Low Phosphorus Stress Among indica Rice Varieties and Their Agronomic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乔胜锋、邓亚萍、瞿寒冰、张伟杨、顾骏飞、张耗、刘立军、王志琴、杨建昌

展开 >

扬州大学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扬州 225009

水稻 产量 耐低磷 农艺性状 生理性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

2018YFD3008002016YFD0300206-4

2021

中国水稻科学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775
ISSN:1001-7216
年,卷(期):2021.35(4)
  • 7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