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育秧方式下播种量和插秧机具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育秧方式下播种量和插秧机具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氮素的吸收利用决定着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机插稻迅速发展,但针对机插稻育秧环节与插秧机具融合对机插稻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影响的研究较少.以机插稻农机农艺首要融合点"育秧-机插"关键环节为研究对象,探究育秧方式配合不同插秧机具对机插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2种育秧方式:营养土育秧和稀泥育秧;3个播种量:65 g/盘,85 g/盘,105 g/盘;2种插秧机具:4行手扶式插秧机,6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结果]育秧方式、播种量以及插秧机具对机插稻结实期不同营养器官氮素吸收转运、剑叶SPAD值以及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且互作效应显著或极显著.营养土育秧处理下机插稻氮素积累以及氮素利用效率较稀泥育秧优势明显,植株各器官氮素转运量、转运率、贡献率以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一定程度高于稀泥育秧处理,平均提高了21.12%、15.20%、10.03%、6.45%;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机插稻稻谷产量、结实期氮素吸收转运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以及氮肥偏生产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尤其播种量为85 g/盘时机插稻成熟期植株中氮素的积累量相较于65 g/盘、105 g/盘播量平均增加了16.19%,28.14%;6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处理下机插稻产量以及构成因素、结实期干物质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转运量、氮干物质生产效率以及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4行手扶式插秧机.[结论]综合氮素积累量和氮素转运量、机插稻结实期穗部氮素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考虑,运用营养土育秧,播量85 g/盘配合6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能有效提高机插稻氮素吸收利用,促进产量的形成.
Effects of Seeding Quantity and Transplanting Machine Type on Nitrogen Utilization and Yield of Mechanically transplanted Rice in Different Seedling Raising Ways

孙园园、张桥、孙永健、唐源、郭长春、刘芳艳、武云霞、杨志远、马均

展开 >

四川农业大学 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温江 611130

中国气象局 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 610072

育秧方式 播种量 插秧机具 氮素吸收利用 产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培养支持经费资助项目

2018YFD03012022020YJ0411川人社办发[2016]183号

2021

中国水稻科学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775
ISSN:1001-7216
年,卷(期):2021.35(6)
  • 3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