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以抵押公共税收为融资模式的公债发行体系得以发展,但最终走向衰落.北京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随着政治权力在中央政府、主要债权人华商银行、总税务司等团体间不同的分配格局,利益团体展开博弈并依次形成"第三方深度参与""债权人代表制""政府统制"三种公债制度.前两种制度均促进了公债发行体系发展,而在"政府统制"下,孱弱的政府信用与权威性成为公债唯一担保品,随着抗日战争爆发,纸币逐步取代公债,成为政府主要筹资工具.华商银行未能将事实政治权力通过变革政治制度转化为法定政治权力,是近代中国公债发行体系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