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荒漠河岸林胡杨和柽柳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

荒漠河岸林胡杨和柽柳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

扫码查看
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运用微气象学方法以多路传感器同步观测的方式对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小气候进行了观测.对我国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胡杨和柽柳群落内的小气候特征与空旷地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 荒漠河岸林具有独特的小气候作用.具有改变太阳辐射、调节近地层地表及地下温度、缩小温差、降低风速、增加土壤湿度和提高空气湿度等重要生态作用.(1)胡杨和柽柳群落均起到了改变太阳辐射的作用,林冠层顶部的太阳总辐射量月平均值分别为341.72 MJ*m-2、345.14 MJ*m-2,林冠遮蔽使胡杨和柽柳林内总辐射比林外分别减少49.8%、49.3%;(2)生长季胡杨和柽柳林内的气温均低于林外,胡杨林平均比对照低1.62℃,柽柳林平均比对照低0.83℃, 而且森林覆盖率越高降温作用越明显;群落上层气温高于群落下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3)林内平均大气相对湿度均高于林外,胡杨林生长季比对照平均高8.5%,柽柳林平均比对照大4.2%.胡杨林地空气相对湿度各月值高于柽柳林地,平均湿度比柽柳高4.33%;(4)柽柳林月平均土壤温度(19.43℃)高于胡杨林地(18.20℃);(5)林内风速低于林外,胡杨林地平均风速为0.33 m·s-1,比林外降低了2.7 m·s-1;柽柳林平均风速为0.72 m·s-1,比林外降低了2.31 m·s-1.胡杨林比柽柳林对风的阻挡作用强.
Features of Microclimate in Populus euphratica and Tamarix ramosissima Communities in Desert Riparian Forest

司建华、冯起、张小由、苏永红、吉喜斌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极端干旱区 荒漠河岸林 胡杨 柽柳 小气候

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2003401KZCX1-09-03G199904230601

2005

中国沙漠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沙漠

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04
ISSN:1000-694X
年,卷(期):2005.25(5)
  • 28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