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呼伦贝尔沙质草甸草原洼地植物群落变化分析

呼伦贝尔沙质草甸草原洼地植物群落变化分析

Analysis on Plant Communities in a Depression in Hulunbuir Sandy Meadow Grassland, Inner Mongolia, China

扫码查看
选择呼伦贝尔沙质草甸草原上的干洼地,采用系统取样方法对不同微地貌部位的植物群落变化进行研究.发现,草原区微地貌变化对生境异质性的控制作用明显.在洼地中旱生植物和旱生植物占优势,中旱生植物在阴(N)坡和下坡位或坡底占优势,旱生植物在阳(S)坡最占优势.下坡位或坡底的多年生植物比例最高,其次是阴(N)坡和中坡位,上坡位和阳(S)坡最少.洼地内出现了12个不同类型的群落.同一坡向的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草层高度呈现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的趋势.主要物种的重要值波动很大,表明洼地内的地形因子分配不均匀.SW上坡位植物群落特征各项指标均出现低值,导致局部恶劣环境的微地貌产出部位,与风蚀坑集中分布区耦合.表明SW坡上部风蚀沙漠化的高发生率与该微地貌部位植被发育差有关.

乌仁其其格、张德平、武晓东、闫瑞瑞、黄学文

展开 >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展开 >

沙质草甸草原 地形因子 植物群落 优势种 重要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农业攻关与社会发展项目

407710202003080205122002-01-15

2008

中国沙漠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沙漠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04
ISSN:1000-694X
年,卷(期):2008.28(6)
  • 2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