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防护体系建成10a来的生境变化与植物自然定居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防护体系建成10a来的生境变化与植物自然定居

扫码查看
于2000—2009年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防护体系内的生境变化与自然定居植物进行了系统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草方格及人工植被相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可以有效固定重大工程扰动地表。防护体系建成初期,土壤水分条件好于原始地表,为人工林的生长和植物自然定居创造了良好条件。防护体系建成10a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有效改善,普遍形成了地衣结皮,但土壤水分出现了减少的趋势。在未经扰动的原始地表,总计有植物48种,其中短命植物30种。防护体系建成初期自然定居植物仅有8种,10a后多达33种,其中短命植物达到21种。定居植物多度由初期的1.4株.m-2增加到10a后的14株.m-2,其中短命植物占到自然定居植物总株数的85%,很少观测到自然定居的乔灌木。自然定居植物呈明显的差异性分布,与风向对种源的影响密切相关。随着草本植物的进入、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土壤水分的减少,人工植被的稳定性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王雪芹、蒋进、张元明、宋春武、杨帆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工程防护体系 土壤性质 自然定居 短命植物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KZCX2-YW-3362009CB42130340771032

2012

中国沙漠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沙漠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04
ISSN:1000-694X
年,卷(期):2012.32(2)
  • 14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