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荒漠蓝藻规模化培养试验

荒漠蓝藻规模化培养试验

扫码查看
以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治理沙化土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绿色环保固沙技术,是目前沙区生态恢复研究的热点.然而,用于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培养的荒漠蓝藻等生物体的产量是限制该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为阐明荒漠蓝藻规模化培养的生长特征及其限制因子,以分离于腾格里沙漠蓝藻结皮中的优势荒漠蓝藻——鱼腥藻(Anabaena cylindrica)、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念珠藻(Nostoc carneum)、席藻(Phormidium sp.NIES-2121)、伪枝藻(Scytonema sp.NIES-4073)、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和单歧藻(Tolypothrix tenui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扰动时长下荒漠蓝藻的生长特征和产量,分析了荒漠蓝藻的生长与扰动时长、温度、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pH和电导率对荒漠蓝藻的影响.结果显示:荒漠蓝藻接种后干重先迅速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而6 h和12h扰动下干重在培养后期高于3h扰动;荒漠蓝藻在3、6、12h扰动下的总质量分别为每培养池(15m3)0.858、0.940、0.841 kg;在3 h和12 h扰动下荒漠蓝藻干重与日均温度呈显著二项式相关,与日均光照强度和日均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负相关;荒漠蓝藻总质量与有效积温显著正相关.6 h扰动时长下荒漠蓝藻的总质量最高,且6 h扰动下荒漠蓝藻长势好于3 h,较12 h扰动耗能小.在荒漠蓝藻规模化培养时应将扰动时长设置为6 h,且确保生长期内的有效积温应不低于145℃.
Large-scale culture experiment of desert cyanobacteria

王楠、许文文、赵燕翘、赵洋

展开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人工生物土壤结皮 荒漠蓝藻 规模化培养 扰动时长 有效积温

32171630

2022

中国沙漠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沙漠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04
ISSN:1000-694X
年,卷(期):2022.42(4)
  • 1
  • 18